錢包都不帶了,還要帶購物袋?在深圳“限塑”變“禁塑”有必要么?
4月17日,深圳市人大代表鄭學定建議深圳利用特區立法權,除可降解的塑料用品外(可降解無紡布購物袋),應在全市范圍內禁止使用塑料購物袋(箱),外賣、快遞等行業則應循環使用塑料用品。深圳該不該立法“禁塑”,引發熱議。
2018年是“限塑令”出臺第十個年頭,“限塑令”在深圳的執行成效如何?
家住寶安區的張女士經常去附近的一家菜市場購買食材,“這里所有的攤位都會直接把購買的蔬果用塑料袋包好,也不會收取額外的費用。”她表示,“帶回家就當垃圾袋用了,因為都是下班后直接過來采購,也不方便隨身攜帶環保袋。”
在南山區華僑城的沃爾瑪超市,25歲的沈先生熟練地打開微信掃碼付款,記者詢問其是否會考慮自帶環保袋時,他略顯為難:“現在出門連錢包都不帶了,誰還會帶個購物袋?”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買超市的塑料袋,我們自己算一筆賬就明白了。
在超市購買垃圾袋,成本大概是2毛錢1個,質量還不咋樣。而超市的塑料袋大概2毛錢至3毛錢一個,質量比垃圾袋好多了。所以用超市塑料袋替代垃圾袋,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
那么,塑料袋提價能否解決問題呢?比如提高到5毛錢一個,1塊錢一個?
如果提價就能解決問題,相信主管部門早就做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就算塑料袋收費1元錢一個,超市自然能通過商品讓利,將這1元錢“返還”消費者。
因為超市需要的是人氣,是大家都來買東西,而不是靠賣塑料袋賺錢。
去過宜家購物的就知道,宜家的購物袋10元一個,大家還是愿意買。也許10元買個購物袋我真的就只用一次,但是宜家的購物體驗讓我覺得,在購物袋上我花的10元,一定在其它地方“賺”回來了。我可能省了拖個大箱子的麻煩,帶個編織袋去逛宜家又閑得很low,這是一方面;在宜家購物可以對很多品牌進行搭配,對比,省了我跑不同家居店的時間,省時間就是省錢,這是另一個層面。
“限塑令”真的沒用嗎?有報道稱,在過去10年間,超市、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了840萬噸石油。
意不意外?這跟我們想的可不一樣。
不管你信不信,“限塑令”執行10年,在減少超市使用塑料袋這一塊還是有效的。那為什么我們覺得沒用呢?因為靠收錢來限制人們使用塑料袋,效果是遞減的。既然“限塑令”在超市這里已經起到了效果,那我們是不是該把目光轉向其它地方?
比如快遞、外賣行業。
據報道,快遞、外賣成為白色垃圾治理新挑戰。
深圳市人大代表鄭學定指出,“限塑令”僅針對超薄塑料購物袋,對大量一次性塑料用品無法約束。
深圳市政協委員李毅說,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對塑料袋的使用急劇增加,對‘限塑’制度的完善已是當務之急。
有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僅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就高達147億個。
此前有媒體統計過這樣一份數據:據估算,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鋪滿168個足球場。此外,每單外賣平均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摞起來高度相當于339座珠穆朗瑪峰。
限塑,應從源頭抓起。因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國家發改委網站最近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發出的邀請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還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綜上所述,您認為“限塑令”有沒有效果,該如何升級,要不要升級為“禁塑令”?
相關資訊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疫情期間環保袋應該禁止使用?
- 深圳博覽,“袋”您回顧
- 花重金的固定廣告位廣告效果不一定比塊把錢的無紡布宣傳袋效果好
- 無紡布袋定做數量少無形之間提高了這些成本!
- 7種常見款式的無紡布袋規格需要定制請注意!很有用!
- 常溫水溶性無紡布和水溶性棉布了解一下
- 廣東無紡布袋廠家哪家好?要源頭廠家的那種!
- “禁塑”后,用什么來替代塑料袋?當然無紡布袋
- 如今的商品包裝袋市場正在發生著史無前例的變化
- 手提袋批發定制廠家如何讓產品賣的更有溫度?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